5pabook_2025年9月23日之前

[複製鏈接]
| 2025-8-12 12:35:0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從2025年8月12日中午開始
本區為賺壹兆研發[5%五趴線]紀錄區

免費提供五趴線相關技術面功能

談論陸股或其它海外市場個股,主要印證五趴線可適用全球各市場
免註冊免登入,就可以直接回覆本文章,統一[匿名]保障隱私




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賺壹兆》作者無涉(主要著眼在發展5%五趴線套用範例解說及個人紀錄)。

點評

5pa
個人紀錄留底以備日後訓練[賺壹兆AI模型]DATA使用  發表於 2025-8-23 09:25
賺壹兆 | 6 小時前 | 顯示全部樓層
20250905_00637L.png

黃色圈圈都是A50月結算日前後的壓盤動作
尤其碰到3.6.9.12月持股增減調整月更會

本週一到週三連續三天開高走低,外資壓盤壓不下後
第四天就很生氣用力摜壓,搭配媒體寒武紀持股10%以上新聞投資人
賺壹兆 | 4 小時前 | 顯示全部樓層
20250905.png
群聯電子創辦人暨執行長潘健成分享群聯電子與AMD攜手合作,協助客戶將現有桌上型及筆記型電腦快速升級為AI PC。透過整合群聯aiDAPTIV™技術與AMD Ryzen AI MAX處理器的iGPU,無需改變現有硬體,即可顯著降低AI PC成本並大幅提升推論效能。


20250905_8299.png
群聯+AMD_iGPU=現有PC.筆電馬上變成AI PC
不用冤大頭多花錢去買AI PC

也不用太高階顯卡(當然本身有高階顯卡更好)

點評

聯想.宏碁.華碩.微星.技嘉.康百克.惠普...等都想跟群聯合作!!  發表於 4 小時前
之前花5萬去買AI PC還要嫌顯卡不高階無法跑太高檔AI模型者,此時都後悔了!  發表於 4 小時前
這就是我之前說的群聯要往這條路走,跟全球各大PC廠合作,將一般電腦.筆電變成AI PC,不需要高階顯卡就可以跑AI模型(只要採用AMD最新的AI MAX處理器)   發表於 4 小時前
賺壹兆 | 1 小時前 | 顯示全部樓層
匿名| 2 小時前
所以未來有三樣產業會在風口之上
長照 生技 機器人 ?



未來哪一種產業是趨勢王道?
就算切入正確的產業,不一定能夠賺到錢?

看看過去有大廠亞馬遜知道電動車是未來趨勢產業切入,但後來賠大錢退出!
就算機器人是未來產業趨勢,不見得台灣廠商切入能賺到錢.....?
只能說未來的[好公司]要能夠中國市場也大賺錢,美國市場也能賺大錢,都賺才可!
單靠美國一邊的下注是非常高風險的經營




賺壹兆 | 4 小時前 | 顯示全部樓層

群聯股價未來會不會漲到1萬元

點評

過去[趨勢科技]只靠一個防毒軟體安裝全世界電腦與筆電就變成世界級賺錢公司,群聯當然也可以靠一個小配件安裝全世界電腦與筆電就變成世界級大賺錢公司,營收大爆增   發表於 2 小時前
每個員工年薪都超過1000萬!哈哈哈!  發表於 4 小時前
賺壹兆 | 5 小時前 | 顯示全部樓層
DeepSeek與寒武紀負責人開始變成大富翁後

可以聘僱全球最頂尖AI工程師
中國(俄羅斯)最聰明不想出國者,都可以用很高薪延攬
賺壹兆 | 6 小時前 | 顯示全部樓層
往後不會有所謂[盤中討論]
5%賺壹兆付費系統都取消[盤中討論]
免費版更不可能有盤中討論

陸股.港股ETF投資此時都是零成本,有需要盤中看盤嗎?
那是近期追漲的投資人才需要盤中看盤
5%教學是香港恆生指數破30年線時投資陸股.港股
投資後就會變成零成本,且高檔賣出後低檔回補更是大賺價差降低成本變成負數



退休後就是要開開心心全球到處玩耍....不要被投資綁手綁腳
當然更不可以有盤中討論綁住自己生活品質


點評

以前有盤中討論時,都對付費5%會員說:星期五是自學日,沒有盤中討論----然後我星期五就到處去玩耍周休三天  發表於 6 小時前
賺壹兆 | 6 小時前 | 顯示全部樓層
20250905_00637L_00650L_00887.png




[00637L][00887][00650L]淨值


賺壹兆 | 6 小時前 | 顯示全部樓層
未來企業有機會通通不用傳統伺服器(或AI伺服器)?

大型AI模型網站後續推出所謂的[AI虛擬助理]功能強大時
不是一般公司私有小型工作站可以勝任(自己玩家家酒?)
多數可能就是直接採用大型AI模型網站[AI虛擬助理]虛擬伺服器




不用再浪費金錢自建置公司私有AI伺服器




宏碁新推出小型工作站,不太可能賣的好?


賺壹兆 | 7 小時前 | 顯示全部樓層
根據市場說法,蘋果已經將機械手臂與智慧化生產視為標準條件,意味著從iPhone、iPad、Mac到Apple Watch,供應商若想續留存在蘋果合作名單上,必須自行投資昂貴的自動化生產設備。

這項轉變背後反映了蘋果接下來的長期戰略,亦即將產線大規模推動自動化。

過去在疫情期間出現勞動力短缺與地緣政治摩擦問題,讓蘋果過往高度依賴人工組裝生產的模式顯露風險。藉由推動自動化,蘋果不僅能提升品質一致性,也能在全球生產布局更為靈活。

甚至有看法認為,此調整可能是為接下來iPhone產品可回到美國組裝鋪路,透過減少依賴人力,透過機械手臂完成大量自動化組裝,或許能讓「美國製造」不再只是淪為政治口號。

不過,自動化成本的轉嫁,可能也會讓供應商面臨壓力。過去蘋果會補貼設備經費,如今要求業者自籌資金,不僅侵蝕利潤,可能還會增加其財務壓力。雖然蘋果仍在碳中和與環保專案上提供協助,但在自動化這一塊卻採取強硬態度,凸顯其「必須跟上,否則淘汰」的立場。



開始會有不少台灣蘋果供應鏈要被淘汰了?

高級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積分規則